念翁美玲----不看《射雕》
2003-07-21 作者:不详 来源:本站原创 浏览:4245 评论:10
《射雕》是我童年的记忆。
看《射雕》,那时我十二岁。十二岁的记忆已经很遥远了,模糊的只剩下蓉儿的聪明机灵顽皮可爱,和心中的秘密:想叫蓉儿一声姐姐。 那是我十二岁仅有的记忆。 也不记得是读小学几年级,一位同学说“黄蓉死了”,我平静的如听一句上课下课之类的话,没有什么刺激的表情反映,也没追问,但我却深深记住“黄蓉死了”四个字。虽然不信,虽然在心里说:这是谣传。 多少年了,扮演黄蓉的那个人的名字也忘记了,记忆在哪一次换去衣服时,把 《 射雕》抖落在一个忙碌的角落里,沉沉地睡去了。一睡多少年,如车轮般一路流逝的岁月,不曾推启记忆的窗柃,不曾忆及那个如风筝般美丽天真的心愿,不曾问候蓉儿,不曾追究“黄蓉死了”传言的真假。 在网上看83射雕已半个多月了,第一次看得比较完整。也又一次记下了:“主演:黄日华 翁美玲。” 网速不好,断断续续看了三个星期,一种久违的的亲切使我激动,心里说:那时我才十二岁呀。 《射雕》与我的童年连在一起。常常在电脑中熟悉的镜头里穿插回忆——当时电视没有普及,村里的放映室是我放学后去的第一个地方。为了抢占一个好位置,为了小小年纪那份单纯的爱,有时把书包丢落在放映室,就从容地回家了。作业做不了,急得让父亲半夜找放映员。 最后几集,网速更是不好,十几分钟地等待缓冲,顺便浏览网页;有时掉线,重起机子再登录。呵呵,我的耐心是有余的。因为我乐意,因为欧阳峰把黄蓉打下了山崖。 “黄蓉死了”。 我突然想起这句话。立刻在搜索引擎上打下“翁美玲”三个字,一边想:翁美玲真的死了? 搜索出来网站的标题,就证实了传言的真实。心脏最猛烈的一次搏动,使大脑顷刻间掉落了记忆,短路了。我一个一个打开,看下去。 假如有一百个人用手指着说我孤陋寡闻,并且以此断我无知,我也不在乎。十七年了,这个为情而去的精灵已长眠于英国十七年了,而今天,如一颗久埋于深土的惊雷,第一次在我的心里炸响。我已粉身碎骨。 …… 你为情而死。我的眼泪从血液里流出,寻找着它想流落的地方,寻找着蓉儿的笑靥,和她墓碑上的:翁美玲…… 我的风筝掉线了。 碎了,童年。 你不同于一般人,也不同于一般的名人。你对爱情的专一与纯真,你对幸福的理解,使你太深的理解了不幸。而我的不幸,是再也没有叫你姐姐的机会了。 现在是2003年6月4日,星期三,晚上9点15分,太原正下着一场大雨。我知道,它是为我而下,为我心中的蓉儿而下。 姐姐,你知道吗?今天有人为你感伤,思念你。 爱你的人说,《射雕》里的美玲是在演她自己,我深信。 那个使你不快的夜晚,你犯了一个错误,不该走一条不归路。这也许是你唯一的错。 你留下了美丽的故事,也留下了凄惋的传说。轻轻转身,转身轻轻地走了。 是啊,假如你重生,整个世界就是天堂。 我不再看83射雕,我想看你活着的模样。 你还喝酒吗?我再斟一杯,洒在雨落的夜晚。 翁美玲,永远的蓉儿。你依然年轻。
顶一下(0)
0.00%
踩一下(0)
0.00%
已有 10 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|
栏目导航本类排行
相关文章 |
2008-06-27 22:27 支持(0) 回复
2008-04-24 19:39 支持(0) 回复
我们好想你啊!
2007-12-04 14:19 支持(0) 回复
我像是找到一群同苦同难的兄弟姐妹们,别人都说童年是最美的时代,而《射雕》在我们最美的时代出现,让我们永远无法抹灭!
大家一起回忆着我们的辛酸童年。
2007-08-15 21:21 支持(0) 回复
2007-06-30 12:40 支持(0) 回复
2007-06-29 00:41 支持(0) 回复
2004-05-06 12:15 支持(0) 回复
2003-12-11 22:20 支持(0) 回复
2003-11-14 21:07 支持(0) 回复
听说那个消息的时候我也很平静
但是,后来却在那个年代以那个年代的方式深深的沉了进去,
3年前,我终于有了自己的钱,当我第一次在一家音像店门口经过的时候,看到有VCD卖时,我知道有一天我会拥有它的。
于是我在网上等啊等,有一天终于等到降价了,低于250元,我终于忍不住了,尽管那时收入微薄,我还是立刻在当当上定了它,然后花出了我第一笔最大的开销,完成了第一次的网上购物。
2003-07-25 14:39 支持(0) 回复